省委十二屆八次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湖北省委關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北重要講話精神、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湖北篇章的決定》提出,要在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上開拓進取,建立以“用”為導向推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四鏈”融合發展的模式,不斷提升科技成果轉化水平。作為全國首個在全省范圍內推廣創新積分制運用的省份,湖北持續推出信貸產品,千方百計滿足科創企業融資需求。
這段時間,武漢源啟科技的董事長錢海元經常往醫院跑,他所在的企業正在為湖北省、市、縣三級醫院搭建數據平臺,最快今年底平臺投用后,就可實現檢查檢驗報告互認。
武漢源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錢海元:我們湖北省280家醫院,所有的從患者第一個去掛號,到排隊到繳費到報告單的查詢,所有的手機上的軟件都是我們公司提供的服務,支撐了湖北省70%以上的二級以上醫院軟件建設和服務。
錢海元說,目前企業的研發進度很快,充足的研發資金保障是重要的助推力。今年六月,源啟科技申請到1000萬元創新積分貸款,過程順利得讓他感到意外。
武漢源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錢海元:按照我們以前的經驗,常規性的貸款通常要一到兩個月,咱們這個創新積分貸,差不多一個星期就辦下來了,感覺到比較意外的。
效率的突破來自于湖北兩年前在全國率先開展的創新積分制,通過打通科技、金融、人社等13個部門法定數據渠道,推動金融數據服務平臺互聯互通,創建了創新積分評分模型,涵蓋政策導向、創新能力、發展前景、技術成熟度和加分項5個維度。以源啟科技為例,根據創新積分評分模型的測算,企業可以獲得600萬至1000萬元的貸款額度。
武漢源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錢海元:我就直接在手機上操作,核心的一些數據都是他們后臺提取的,而不是由我們財務單獨提報的紙質材料。流程還是比較簡單的,是我們辦銀行的貸款最快的一次。
評分模型不僅免去了企業數據填報的負擔,也大大降低了銀行放貸的風險,依托大數據自動生成的企業科創畫像報告客觀真實,企業能不能貸?能貸多少一目了然,也減少了人工測算的成本。
中國工商銀行湖北省分行科技金融中心副總經理 楊名杰:徹底改變過去企業找銀行客戶經理調查、上報、審批中間這個長鏈條環節,把我們整個金融業務由傳統的由人驅動到向數據驅動轉型。極大地節約我們銀行的辦理成本,節省企業的辦理成本。
作為湖北首批“創新積分貸”三家試點銀行之一,今年,工行湖北省分行就作為湖北首家銀行,實現了創新積分貸入口與湖北科創供應鏈“天網”平臺直通互聯。這就像在“科創淘寶”里開了一家金融官方旗艦店,對貸款有需求的科創企業可實現一鍵“采購”。
中國工商銀行湖北省分行行長 毛衛東:打通數字化助貸窗口,整合內外部資源,探索為科技企業提供更加優質的綜合金融服務。
截至9月末,全省金融機構運用創新積分發放貸款350億元,覆蓋科技型企業4700余家。圍繞創新鏈部署資金鏈,湖北各金融機構正結合自身經營特點,推出“知識產權質押貸”“善新貸”“科創e貸”“光谷瞪羚擔”等近30款科技貸款產品,為科創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保障,助力湖北科技強省建設。
(長江云新聞記者 祝如月 汪佳睿 卞勇 通訊員 陳繼平)